【中國綠發會訊】“目前我的答案可能有點悲觀,雖然說現在很多塑料包裝標榜的是全生物降解,但現實當中并非如此。”日前,中國綠發會副秘書長馬勇在接受媒體關于外賣包裝話題的采訪時表示。
據《外賣業包裝塑料環境影響及回收循環研究報告(2021)》顯示,近些年外賣行業的爆發式增長,塑料包裝消耗(廢棄)量從2015年的5.7萬噸增長到2020年的57.4萬噸,5年間增長為原來的10倍。
根據2023年5月美團青山計劃等發布的《餐飲外賣綠色包裝解決方案》(第一階段)的調查情況,商家最關注的是包裝的性能,環保、外觀、成本次之;且經營不同菜品的商家對包裝的關注點也不一樣。
不同的食物類型,商家往往會選擇不同品類的包裝,如包子、餃子等面食需要良好透氣性的包裝,而餛飩、湯面、湯粉類則多使用固液分離式的包裝,因外賣配送的距離還涉及到保溫、保冷的問題,蛋糕點心用紙盒較多,而飲料則廣泛使用塑料杯。
但不論是哪種類型的包裝,幾乎難以避免塑料成分。這就又回到我們剛才前面所關切的海量外賣包裝的回收和降解問題。
一個現實情況是:在垃圾分類執行不力的情況下,外賣食物殘余和其塑料包裝盒往往被混裝在一起。剩飯剩菜用包裝盒/袋一系一扣,然后被扔到垃圾桶里。
“大量的塑料垃圾,很難被有效的回收利用,或在焚燒填埋過程中繼續污染水土環境、增加溫室氣體排放,或飄散在環境中被野生動物誤食并導致它們的死亡,或最后轉化成微塑料進入生物體內,包括人類的食物中。”馬勇表示。
同時馬勇也強調,現在很多外賣存在過度包裝的問題,而過度包裝的成本,則往往會轉嫁由消費者承擔。 “從當前塑料降解的技術水平和外賣包裝的巨大體量來看,實現源頭減量,是減少塑料垃圾污染的重中之重。”
當前,塑料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國際社會關注且憂心的焦點。聯合國正在推動“塑料條約”的制定。繼2022年11月,塑料污染問題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一屆會議(INC-1)在烏拉圭召開后,2023年5月29日至6月2日,塑料污染問題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二屆會議(INC-2)在法國巴黎舉行,來自160多個國家和300多個觀察員組織的1600多名代表在本次會議上達成共識,定于2023年11月編制完成“塑料條約”初稿,并提交至將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行的下次會議討論。